作者 葛長銀
責編 高斌
奠定新型人民軍隊基礎的「三灣改編」,毛澤東在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同時,也把「賬簿」建在了連上。如果說「把支部建在連上」算的是一筆政治賬,那「把賬簿建在連上」算的就是一筆經濟賬;政治賬是引領新型人民軍隊的戰略舉措,經濟賬就是構建新型人民軍隊的戰術動作;戰略指引戰術,但戰術決定戰略——「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再偉大的理想,也是建立在一針一線的基礎上的,這本經濟賬在當時就起到了一針一線的作用。
這本經濟賬就是「三灣改編」後每個連隊都要記錄的「伙食尾子」賬,也是在「士兵委員會」監管下的一本官兵菜金賬,更是毛澤東為改革舊軍隊軍餉制度而發明創造的一本「革命賬」,並幫助年幼的中國工農紅軍度過最艱難也最危險的時期。
舊軍隊的官兵按不同軍階拿軍餉,《西行漫記》就記載了毛澤東短暫從軍經歷所拿的軍餉:「我的軍餉是每月七元——不過,這比我現在在紅軍所得的要多了。在這七元之中,我每月伙食用去兩元……剩下的餉銀,我都用在訂報紙上,貪讀不厭。」每月七元是當時二等兵的軍餉標準,不同軍階的官兵所拿的軍餉差別很大,從幾元、幾十元到幾百元或幾千元不等。按月領軍餉並支付伙食費及其它個人花費,或養家糊口,就是舊軍隊的「經濟生態」;「當兵吃糧」的官兵缺乏戰鬥力也就成了舊軍隊的常態。
要徹底改變舊軍隊的常態,又發不起軍餉,還得保證隊伍有飯吃,這個經濟局面該怎麼破?毛澤東就從經濟公平和民主入手,用看家的財務管理知識創建了部隊供應制,核定每位官兵每月的伙食經費標準,分配到各個連隊,由連隊掌管日常支出,若有節餘,節餘部分由官兵平均分配。連隊為了管理這筆經費,就都建立了伙食賬,並接受士兵委員會下設的經濟委員會的監督管理,經濟委員會要定期清算伙食管理員的賬目,切實做到經濟公開——這就把「賬簿」及其配套制度建在了連上。
因當時物質供應十分困難,紅軍官兵每人每天的伙食標準只有五分錢,支出項目包括油、鹽、柴、菜等花費,在如此捉襟見肘的條件下,參與伙食管理的官兵還能精打細算,從中摳出一些節餘,紅軍官兵把這種節餘稱作「伙食尾子」,定期結算並張榜公布後,這些錢一律平等地在最高首長和普通士兵之間分配,給大家零用。所以,建在連上的這本經濟賬就稱「伙食尾子」賬,也是廣大士兵十分關心的賬簿——這便是部隊最初的經濟基礎建設。
曾經擔任過士兵委員會主任的宋任窮回憶說:「士兵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放在連裡面,一個是政治民主,一個是經濟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經濟。」不論是政治民主還是經濟民主都是理論主張,這些主張必須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上,才能達到官兵待遇平等的目的,以確立新型的官兵關係。所以,管理伙食就成為士兵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而管理伙食的基礎是數據,是記錄經濟活動的賬簿,由此可以看出這本「伙食尾子」賬在部隊經濟基礎建設方面的築底作用。
對「伙食尾子」的建軍作用,從楊至成《艱苦轉戰——毛主席在井岡山的片段》一文可以一目了然:「士兵中有經濟委員會管理伙食,一切經濟賬目公開……有時每天能從油鹽菜金中節餘一點零用錢(名叫「伙食尾子」),每人每天勻得六、七十文錢。這樣的辦法在我們連隊是很有效果的,特別是那些新來的俘虜兵非常滿意。他們在國民黨軍隊里,打仗是不勇敢的;到了我們軍隊就勇敢了,和我們一樣能吃苦,原因在哪裡呢?就是他們的精神得到了解放。」這段話證實了經濟公開、官兵平等的「伙食尾子」,在解放士兵精神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伙食尾子」賬的作用,《毛委員在井岡山》一書中《三灣改編》一文也有記載:「為了掃除舊軍隊的不良影響和習氣……毛委員指示在工農革命軍的每個連隊都要建立一個土兵委員會……三十二團一營一連的朱海南被選進土兵委員會後,因讀過幾天私塾,被分工監督全連的伙食賬目……他便每隔十天,和事務長清查一次伙食賬目,不僅保證了合理開支、賬目清楚,而且能夠做到及時把節餘的伙食尾子發給士兵。」
該書《改造王佐部隊》一文也記載了王佐手下的二排長帶領第一批參觀的士兵來到紅軍一團駐地的所見所聞:「他們掏出黨代表的介紹信,跟哨兵進了營房。抬頭望去,床鋪整整齊齊,牆上寫滿了標語。在一幢屋的門框上還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一連士兵委員會』幾個字。二排長他們很感到新鮮,便跨進門,一眼就看見了貼在牆上的『伙食尾子』賬。一個識字不多的士兵細細看了幾遍,以為它是『薪餉賬』,喃喃地說:『工農革命軍的薪餉太少了。』這時,從門外進來的一個工農革命軍搭話說:『不,這是一連的伙食尾子賬。』並隨即端了幾條凳子,請他們坐下,自己則拉過一隻腳盆來,邊洗衣服邊說,工農革命軍從毛委員到伙伕,除糧食,一律五分錢菜金,官兵待遇平等。」
通過這些文獻的描述,那群走上雕像的人彷彿又鮮活地走了下來,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可以感受到那種當家作主的自豪、積極的革命熱情和建設紅軍這支新型隊伍的責任感——這無疑都是「把支部建在連上」和「把賬簿建在連上」共同作用的結果。
「把賬簿建在連上」跟毛澤東從小積澱的會計素養有關,這個舉措不僅有力地支撐了「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偉大改革,也讓這支光榮的革命隊伍由此形成了節衣縮食、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由此保持記錄伙食賬的習慣,比如朱敏在《回憶我的父親朱德委員長》一書中就提到,解放後朱德委員長「每個月都要親自檢查伙食賬,為的是看看有沒有超過一般人的生活水平」。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也珍藏著朱德和康克清省吃儉用、無論多麼困難都沒有捨得花掉的「伙食尾子」——3枚壹圓面值銀元和1枚五分面值的銅幣,還可以讓今人從這幾枚「伙食尾子」,看到那段艱難而輝煌的歲月。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
監製:方丹敏
三灣改編:毛澤東不僅把支部建在了連上,也把賬簿建在了連上
作者 葛長銀
責編 高斌
奠定新型人民軍隊基礎的「三灣改編」,毛澤東在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同時,也把「賬簿」建在了連上。如果說「把支部建在連上」算的是一筆政治賬,那「把賬簿建在連上」算的就是一筆經濟賬;政治賬是引領新型人民軍隊的戰略舉措,經濟賬就是構建新型人民軍隊的戰術動作;戰略指引戰術,但戰術決定戰略——「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再偉大的理想,也是建立在一針一線的基礎上的,這本經濟賬在當時就起到了一針一線的作用。
這本經濟賬就是「三灣改編」後每個連隊都要記錄的「伙食尾子」賬,也是在「士兵委員會」監管下的一本官兵菜金賬,更是毛澤東為改革舊軍隊軍餉制度而發明創造的一本「革命賬」,並幫助年幼的中國工農紅軍度過最艱難也最危險的時期。
舊軍隊的官兵按不同軍階拿軍餉,《西行漫記》就記載了毛澤東短暫從軍經歷所拿的軍餉:「我的軍餉是每月七元——不過,這比我現在在紅軍所得的要多了。在這七元之中,我每月伙食用去兩元……剩下的餉銀,我都用在訂報紙上,貪讀不厭。」每月七元是當時二等兵的軍餉標準,不同軍階的官兵所拿的軍餉差別很大,從幾元、幾十元到幾百元或幾千元不等。按月領軍餉並支付伙食費及其它個人花費,或養家糊口,就是舊軍隊的「經濟生態」;「當兵吃糧」的官兵缺乏戰鬥力也就成了舊軍隊的常態。
要徹底改變舊軍隊的常態,又發不起軍餉,還得保證隊伍有飯吃,這個經濟局面該怎麼破?毛澤東就從經濟公平和民主入手,用看家的財務管理知識創建了部隊供應制,核定每位官兵每月的伙食經費標準,分配到各個連隊,由連隊掌管日常支出,若有節餘,節餘部分由官兵平均分配。連隊為了管理這筆經費,就都建立了伙食賬,並接受士兵委員會下設的經濟委員會的監督管理,經濟委員會要定期清算伙食管理員的賬目,切實做到經濟公開——這就把「賬簿」及其配套制度建在了連上。
因當時物質供應十分困難,紅軍官兵每人每天的伙食標準只有五分錢,支出項目包括油、鹽、柴、菜等花費,在如此捉襟見肘的條件下,參與伙食管理的官兵還能精打細算,從中摳出一些節餘,紅軍官兵把這種節餘稱作「伙食尾子」,定期結算並張榜公布後,這些錢一律平等地在最高首長和普通士兵之間分配,給大家零用。所以,建在連上的這本經濟賬就稱「伙食尾子」賬,也是廣大士兵十分關心的賬簿——這便是部隊最初的經濟基礎建設。
曾經擔任過士兵委員會主任的宋任窮回憶說:「士兵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放在連裡面,一個是政治民主,一個是經濟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經濟。」不論是政治民主還是經濟民主都是理論主張,這些主張必須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上,才能達到官兵待遇平等的目的,以確立新型的官兵關係。所以,管理伙食就成為士兵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而管理伙食的基礎是數據,是記錄經濟活動的賬簿,由此可以看出這本「伙食尾子」賬在部隊經濟基礎建設方面的築底作用。
對「伙食尾子」的建軍作用,從楊至成《艱苦轉戰——毛主席在井岡山的片段》一文可以一目了然:「士兵中有經濟委員會管理伙食,一切經濟賬目公開……有時每天能從油鹽菜金中節餘一點零用錢(名叫「伙食尾子」),每人每天勻得六、七十文錢。這樣的辦法在我們連隊是很有效果的,特別是那些新來的俘虜兵非常滿意。他們在國民黨軍隊里,打仗是不勇敢的;到了我們軍隊就勇敢了,和我們一樣能吃苦,原因在哪裡呢?就是他們的精神得到了解放。」這段話證實了經濟公開、官兵平等的「伙食尾子」,在解放士兵精神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伙食尾子」賬的作用,《毛委員在井岡山》一書中《三灣改編》一文也有記載:「為了掃除舊軍隊的不良影響和習氣……毛委員指示在工農革命軍的每個連隊都要建立一個土兵委員會……三十二團一營一連的朱海南被選進土兵委員會後,因讀過幾天私塾,被分工監督全連的伙食賬目……他便每隔十天,和事務長清查一次伙食賬目,不僅保證了合理開支、賬目清楚,而且能夠做到及時把節餘的伙食尾子發給士兵。」
該書《改造王佐部隊》一文也記載了王佐手下的二排長帶領第一批參觀的士兵來到紅軍一團駐地的所見所聞:「他們掏出黨代表的介紹信,跟哨兵進了營房。抬頭望去,床鋪整整齊齊,牆上寫滿了標語。在一幢屋的門框上還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一連士兵委員會』幾個字。二排長他們很感到新鮮,便跨進門,一眼就看見了貼在牆上的『伙食尾子』賬。一個識字不多的士兵細細看了幾遍,以為它是『薪餉賬』,喃喃地說:『工農革命軍的薪餉太少了。』這時,從門外進來的一個工農革命軍搭話說:『不,這是一連的伙食尾子賬。』並隨即端了幾條凳子,請他們坐下,自己則拉過一隻腳盆來,邊洗衣服邊說,工農革命軍從毛委員到伙伕,除糧食,一律五分錢菜金,官兵待遇平等。」
通過這些文獻的描述,那群走上雕像的人彷彿又鮮活地走了下來,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可以感受到那種當家作主的自豪、積極的革命熱情和建設紅軍這支新型隊伍的責任感——這無疑都是「把支部建在連上」和「把賬簿建在連上」共同作用的結果。
「把賬簿建在連上」跟毛澤東從小積澱的會計素養有關,這個舉措不僅有力地支撐了「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偉大改革,也讓這支光榮的革命隊伍由此形成了節衣縮食、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由此保持記錄伙食賬的習慣,比如朱敏在《回憶我的父親朱德委員長》一書中就提到,解放後朱德委員長「每個月都要親自檢查伙食賬,為的是看看有沒有超過一般人的生活水平」。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也珍藏著朱德和康克清省吃儉用、無論多麼困難都沒有捨得花掉的「伙食尾子」——3枚壹圓面值銀元和1枚五分面值的銅幣,還可以讓今人從這幾枚「伙食尾子」,看到那段艱難而輝煌的歲月。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
監製: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