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涵的爸B
軒軒今年剛剛5歲,幼兒園的很多同學都在外面上了特長班,媽媽開始著急了:以前直覺得讓孩子自由玩耍很重要,但是不能讓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落後啊!
於是,媽媽一口氣給孩子報了繪畫、鋼琴和英語三個特長班。
突然間暴增的學習讓軒軒手忙腳亂,無從適應,結果不僅什麼都沒有學好,軒軒的性格反而變得不活潑了,無論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
正如軒軒的媽媽一樣,一時決定拋棄功利心讓孩子自由玩耍可能並不難;但是要自始至終地貫徹這個教育思想,對很多家長來說並非易事。在講求效率和速度的現實面前媽媽未必能夠穩住陣腳。
其實誰也不能否認,父母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然而,讓孩子不快樂的愛,還是真的愛嗎?孩子們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負擔,超綱幼教、藝術特長、智力競賽、學習重擔等等,通通壓在小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盡情遊戲成為一種奢望無憂無慮變成不可能,而童真童趣就在這些有形無形的壓抑中提早消失,【玩】變成了現代孩子最珍貴的玩具!童年,理應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快樂的時期。「知心姐姐」盧勤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去年我到非洲,雖然當地生活很貧困,可不論我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孩子們面帶微笑。」
中國孩子也會笑,可是他們笑得並不真實只能用照相前的「茄子」來掩蓋自己的疲憊。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笑了,或者笑得那麼牽強?
那是因為現在的孩子缺少了童趣。
確實,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小孩子最簡單願望被父母強制忽視了,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自由越來越少,負擔卻越來越重。
家長們帶著他們不停地穿梭在各種補習班、輔導班、培訓班之間,希望以此來增加孩子的競爭砝碼。孩子們也因此變得早熟、世故,而原本孩子身上最普通的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無憂無慮都蕩然無存,他們的童真和童趣被世俗消磨殆盡,他們的快樂也不見了蹤影。
現在的父母拼了命地去為孩子構築一切,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喜不喜歡,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無情地把他們和童趣分開,也無情地剝奪了他們自己選擇喜愛事物的權利。
這種盲目的愛,只能體現出家長根本不知道該怎樣愛孩子,這樣世俗的愛註定結不出美麗的花朵。
而且,沒有童趣的孩子,即使在其他方面再有成就,他也不會感受到人生中真正的快樂。
當你看到孩子臉上的笑容沒有你小時候那樣燦爛,當你看到孩子擁著高科技的玩具卻不能盡情地玩耍,這樣的現狀,父母們滿意嗎?
當你長大成人之後有可供回憶的美好童年,但是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能夠回憶起什麼呢?
玩是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唯一任務。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遊戲是兒童成長的全過程。」
很多家長可能不太就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大多認為成長指的是懂知識有文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玩有很重要的意義,是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認真完成的任務。
除了能夠讓孩子變得熱愛學習,玩還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其他的好處。
首先玩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得到發育。
孩子會通過遊戲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進而對事物進行觀察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而且遊戲可以再現生活中的場景,孩子可以練慣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奔跑、拉扯等,這樣身體就能得到鍛煉,體質也會增強。
遊戲可以讓孩子的性格變好。
孩子白天能夠盡情玩耍,專註地遊戲,晚上就能夠充分的休息,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如果孩子休息得好,就可以充分調動他們遊戲的積極性。
當孩子遊戲的願望得到滿足的時候,孩子也會變得快樂和活潑。
孩子也會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與別人交往。
研究表明,滿4歲的孩子就會開始體會到和小夥伴一起遊戲時的快樂。和父母相比,他們更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要。
在遊戲中,他們需要積極的合作,還需要遵守特定的規則,也學會了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情緒。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社會性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幸福和快樂是家庭最應該給予的東西。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遠大的教育理想: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幸福的人。
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要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幸福。
因此作為關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彌補學校教育帶來的不足,為孩子提供一個幸福的源泉,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然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很遺憾地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樓下玩得正高興,媽媽在旁邊使勁催促:「好啦,別瘋玩了,快點回去做作業吧。」
晚上,看著孩子在燈下熬夜的辛苦樣子,媽媽不是勸說孩子早些休息,而是讚賞地說:「孩子,好樣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態。因為持這種心態的父母大多認為:童年是不重要的,快樂是不重要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功。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讓孩子學業有成、事業成功並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
成功,永遠無法代替幸福和快樂。
在家庭教育的目的中,「讓孩子感覺快樂」是最大的目標,那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為人的最高境界。
父母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幸福和快樂。家長要明白,最應該給予孩子的禮物就是「幸福」。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呢?
首先父母要保證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這也是培養孩子幸福感的一個主要因素。
有關資料表明,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長的比例要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得多。
同時一個會感受幸福的孩子還知道如何調整心理狀態。
在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要讓他相信前途總是光明的,使他在得到安慰的同時恢復快樂的心情,這樣孩子的幸福感就會多一些。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人能夠一生快樂的秘訣就在於具有很強的適應力,這種適應力能夠讓他們從失望中很快振作起來。
父母要給孩子幸福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有機會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媽媽辛辛苦苦把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而且周圍的鄰居又喜歡安靜,如果這時候孩子開始玩耍、喊叫、跳躍,媽媽一定會想辦法制止,孩子只好越來越乖。
表面上,這是媽媽管教有方,但由此帶來的後果卻是嚴重的,因為孩子的熱情和活力在一點點消失,心靈也受到了壓抑。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無盡的想像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打打鬧鬧、看天上飄過的白雲——這些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有的媽媽會給孩子買很貴的玩具,但孩子卻喜歡玩水、玩泥巴、捉迷藏、過家家。成人永遠無法理解孩子的世界,你喜歡的他不一定喜歡,你覺得無聊的事情他可能做起來津津有味。所以媽媽不要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快樂的玩要中感受到幸福。
最後家長們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成功不能一蹴而就,成才也是如此。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放手讓他去玩耍,這就相當於「磨刀」,實際上是為孩子今後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如果孩子小時候通過遊戲完善了智力和性格,那麼他將來面對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的時候會顯得遊刃有餘,而且掌握知識的速度會明顯比那些經過填鴨式智力開發的孩子快。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耐心有多大,孩子的進步空間就有多大,「慢養」才能出「大器「。
沒有童趣的孩子就像失去了養分的花朵,是永遠盛開不起來的。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牢牢記住:你可以引導孩子的行為,但是不能踐踏孩子的童心,不能剝奪孩子的童趣和童真。所以父母有義務讓孩子在童趣中享受快樂的童年,讓他們擁有值得一生回憶的美好時光。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留言評價,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寫文不易,求關注我,多多幫我留言點贊轉發哦,老涵的爸B謝謝你了!
「落後同齡孩子,我的孩子也要上興趣班嗎?」一個媽媽的困惑
文|老涵的爸B
軒軒今年剛剛5歲,幼兒園的很多同學都在外面上了特長班,媽媽開始著急了:以前直覺得讓孩子自由玩耍很重要,但是不能讓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落後啊!
於是,媽媽一口氣給孩子報了繪畫、鋼琴和英語三個特長班。
突然間暴增的學習讓軒軒手忙腳亂,無從適應,結果不僅什麼都沒有學好,軒軒的性格反而變得不活潑了,無論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
正如軒軒的媽媽一樣,一時決定拋棄功利心讓孩子自由玩耍可能並不難;但是要自始至終地貫徹這個教育思想,對很多家長來說並非易事。在講求效率和速度的現實面前媽媽未必能夠穩住陣腳。
其實誰也不能否認,父母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然而,讓孩子不快樂的愛,還是真的愛嗎?孩子們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負擔,超綱幼教、藝術特長、智力競賽、學習重擔等等,通通壓在小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盡情遊戲成為一種奢望無憂無慮變成不可能,而童真童趣就在這些有形無形的壓抑中提早消失,【玩】變成了現代孩子最珍貴的玩具!
童年,理應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快樂的時期。
「知心姐姐」盧勤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去年我到非洲,雖然當地生活很貧困,可不論我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孩子們面帶微笑。」
中國孩子也會笑,可是他們笑得並不真實只能用照相前的「茄子」來掩蓋自己的疲憊。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笑了,或者笑得那麼牽強?
那是因為現在的孩子缺少了童趣。
確實,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小孩子最簡單願望被父母強制忽視了,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自由越來越少,負擔卻越來越重。
家長們帶著他們不停地穿梭在各種補習班、輔導班、培訓班之間,希望以此來增加孩子的競爭砝碼。孩子們也因此變得早熟、世故,而原本孩子身上最普通的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無憂無慮都蕩然無存,他們的童真和童趣被世俗消磨殆盡,他們的快樂也不見了蹤影。
現在的父母拼了命地去為孩子構築一切,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喜不喜歡,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無情地把他們和童趣分開,也無情地剝奪了他們自己選擇喜愛事物的權利。
這種盲目的愛,只能體現出家長根本不知道該怎樣愛孩子,這樣世俗的愛註定結不出美麗的花朵。
而且,沒有童趣的孩子,即使在其他方面再有成就,他也不會感受到人生中真正的快樂。
當你看到孩子臉上的笑容沒有你小時候那樣燦爛,當你看到孩子擁著高科技的玩具卻不能盡情地玩耍,這樣的現狀,父母們滿意嗎?
當你長大成人之後有可供回憶的美好童年,但是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能夠回憶起什麼呢?
玩是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唯一任務。
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遊戲是兒童成長的全過程。」
很多家長可能不太就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大多認為成長指的是懂知識有文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玩有很重要的意義,是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認真完成的任務。
除了能夠讓孩子變得熱愛學習,玩還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其他的好處。
首先玩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得到發育。
孩子會通過遊戲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進而對事物進行觀察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而且遊戲可以再現生活中的場景,孩子可以練慣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奔跑、拉扯等,這樣身體就能得到鍛煉,體質也會增強。
遊戲可以讓孩子的性格變好。
孩子白天能夠盡情玩耍,專註地遊戲,晚上就能夠充分的休息,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如果孩子休息得好,就可以充分調動他們遊戲的積極性。
當孩子遊戲的願望得到滿足的時候,孩子也會變得快樂和活潑。
孩子也會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與別人交往。
研究表明,滿4歲的孩子就會開始體會到和小夥伴一起遊戲時的快樂。和父母相比,他們更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要。
在遊戲中,他們需要積極的合作,還需要遵守特定的規則,也學會了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情緒。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社會性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
幸福和快樂是家庭最應該給予的東西。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遠大的教育理想: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幸福的人。
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要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幸福。
因此作為關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彌補學校教育帶來的不足,為孩子提供一個幸福的源泉,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然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很遺憾地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樓下玩得正高興,媽媽在旁邊使勁催促:「好啦,別瘋玩了,快點回去做作業吧。」
晚上,看著孩子在燈下熬夜的辛苦樣子,媽媽不是勸說孩子早些休息,而是讚賞地說:「孩子,好樣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態。因為持這種心態的父母大多認為:童年是不重要的,快樂是不重要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功。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讓孩子學業有成、事業成功並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
成功,永遠無法代替幸福和快樂。
在家庭教育的目的中,「讓孩子感覺快樂」是最大的目標,那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為人的最高境界。
父母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幸福和快樂。家長要明白,最應該給予孩子的禮物就是「幸福」。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呢?
首先父母要保證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這也是培養孩子幸福感的一個主要因素。
有關資料表明,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長的比例要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得多。
同時一個會感受幸福的孩子還知道如何調整心理狀態。
在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要讓他相信前途總是光明的,使他在得到安慰的同時恢復快樂的心情,這樣孩子的幸福感就會多一些。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人能夠一生快樂的秘訣就在於具有很強的適應力,這種適應力能夠讓他們從失望中很快振作起來。
父母要給孩子幸福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有機會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媽媽辛辛苦苦把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而且周圍的鄰居又喜歡安靜,如果這時候孩子開始玩耍、喊叫、跳躍,媽媽一定會想辦法制止,孩子只好越來越乖。
表面上,這是媽媽管教有方,但由此帶來的後果卻是嚴重的,因為孩子的熱情和活力在一點點消失,心靈也受到了壓抑。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無盡的想像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打打鬧鬧、看天上飄過的白雲——這些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有的媽媽會給孩子買很貴的玩具,但孩子卻喜歡玩水、玩泥巴、捉迷藏、過家家。成人永遠無法理解孩子的世界,你喜歡的他不一定喜歡,你覺得無聊的事情他可能做起來津津有味。所以媽媽不要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快樂的玩要中感受到幸福。
最後
家長們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成功不能一蹴而就,成才也是如此。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放手讓他去玩耍,這就相當於「磨刀」,實際上是為孩子今後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如果孩子小時候通過遊戲完善了智力和性格,那麼他將來面對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的時候會顯得遊刃有餘,而且掌握知識的速度會明顯比那些經過填鴨式智力開發的孩子快。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耐心有多大,孩子的進步空間就有多大,「慢養」才能出「大器「。
沒有童趣的孩子就像失去了養分的花朵,是永遠盛開不起來的。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牢牢記住:你可以引導孩子的行為,但是不能踐踏孩子的童心,不能剝奪孩子的童趣和童真。
所以父母有義務讓孩子在童趣中享受快樂的童年,讓他們擁有值得一生回憶的美好時光。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留言評價,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寫文不易,求關注我,多多幫我留言點贊轉發哦,老涵的爸B謝謝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