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嬰兒的哭鬧常常會使得他們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但大多數父母還是會嘗試著去緩解嬰兒波動的情緒,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然而早在19世紀八十年代,人類社會就出現了「放任嬰兒哭泣」的養育理念,該理念主張嬰兒在哭泣時應該放任自由,否則過分的父愛母愛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在今人看來,這種理論十分荒謬,但在那個科學主義崛起的時期,人們對科學家的信任程度比自己親人還要高。
翻閱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在上個世紀初期,美國行為學家約翰·沃特森就提出了一個現在看來不那麼科學的觀點,他認為心理學應該是一種不受情緒因素影響的自然科學,並且在之後還掀起了一場專門針對感情的社會運動,該運動最明顯的影響就施加在育兒方面。沃特森將一套套機械性的科學理論照搬到育兒領域,並且呼籲家長們不要輕易地對嬰兒的苦惱做出反應,否則會導致嬰兒從小就會對父母產生過分依賴。
當時,有不少父母不僅贊同沃特森的觀點,還幫助他進行育兒理念的傳播。一時間,機械性的育兒理論充斥著各大媒介,甚至還有權威出版機構出版了育兒手冊。該手冊中有一條建議,就是母親在抱孩子的時候只需要安靜地抱著就行了,如果自己感覺到手酸了就立馬放孩子下來,這樣對自己的身體好,也對孩子的發育有益處。這種建議和現在大多數母親內心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但在當時卻受到了不少母親的認同。
從主張遏制人類情感的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他們將新生嬰兒看作是父母生活的闖入者,嬰兒的到來完全改變了父母原有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父母的生活自由度大大減少了,因此,主張從嬰兒期開始就要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這對他們之後的人生是有益處的。不少遇到育兒難題的父母看到這也感同身受,但這種感同身受只是暫時的。實際上,這一理論無法在養育孩子上給予太多幫助。
後來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以沃特森為代表的一派主張機械行為主義的人在改革感情的運動上逐漸受挫。因為越來越多的現實案例證明了如果嬰兒哭鬧的時候放任不管的話,那麼可能不僅會對他的童年造成一定的陰影,還會對他之後的人生造成深淵的影響。諷刺的是,後來沃特森自己的兩個孩子都死於自殺,可見其本人的育兒觀念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在中國,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大家族、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等情況變得越來越罕見了。因此,對於每一個新組成的家庭來說,如何養育孩子成為了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尤其是在這個網路發達、信息良莠不齊的社會中。
放任哭泣能培養嬰兒獨立人格?這種育兒方法如今已不受用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嬰兒的哭鬧常常會使得他們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但大多數父母還是會嘗試著去緩解嬰兒波動的情緒,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然而早在19世紀八十年代,人類社會就出現了「放任嬰兒哭泣」的養育理念,該理念主張嬰兒在哭泣時應該放任自由,否則過分的父愛母愛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在今人看來,這種理論十分荒謬,但在那個科學主義崛起的時期,人們對科學家的信任程度比自己親人還要高。
翻閱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在上個世紀初期,美國行為學家約翰·沃特森就提出了一個現在看來不那麼科學的觀點,他認為心理學應該是一種不受情緒因素影響的自然科學,並且在之後還掀起了一場專門針對感情的社會運動,該運動最明顯的影響就施加在育兒方面。沃特森將一套套機械性的科學理論照搬到育兒領域,並且呼籲家長們不要輕易地對嬰兒的苦惱做出反應,否則會導致嬰兒從小就會對父母產生過分依賴。
當時,有不少父母不僅贊同沃特森的觀點,還幫助他進行育兒理念的傳播。一時間,機械性的育兒理論充斥著各大媒介,甚至還有權威出版機構出版了育兒手冊。該手冊中有一條建議,就是母親在抱孩子的時候只需要安靜地抱著就行了,如果自己感覺到手酸了就立馬放孩子下來,這樣對自己的身體好,也對孩子的發育有益處。這種建議和現在大多數母親內心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但在當時卻受到了不少母親的認同。
從主張遏制人類情感的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他們將新生嬰兒看作是父母生活的闖入者,嬰兒的到來完全改變了父母原有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父母的生活自由度大大減少了,因此,主張從嬰兒期開始就要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這對他們之後的人生是有益處的。不少遇到育兒難題的父母看到這也感同身受,但這種感同身受只是暫時的。實際上,這一理論無法在養育孩子上給予太多幫助。
後來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以沃特森為代表的一派主張機械行為主義的人在改革感情的運動上逐漸受挫。因為越來越多的現實案例證明了如果嬰兒哭鬧的時候放任不管的話,那麼可能不僅會對他的童年造成一定的陰影,還會對他之後的人生造成深淵的影響。諷刺的是,後來沃特森自己的兩個孩子都死於自殺,可見其本人的育兒觀念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在中國,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大家族、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等情況變得越來越罕見了。因此,對於每一個新組成的家庭來說,如何養育孩子成為了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尤其是在這個網路發達、信息良莠不齊的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