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社交背後大學問,父母靈活參與其中,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記得有一次,我在海邊看到一個幼兒園組織的親子團。其中一個身穿黃色裙子的小女孩,獨自在樹下玩沙灘玩具,她的媽媽則叉著手在一旁觀看。有個穿白衣服的小男孩笑著蹦著地走過去想和她玩,"你手裡拿的是什麼呀?"小女孩默不作聲,神情有點緊張。男孩剛想拿起鏟子,女孩便尖叫,她排斥別人動她的東西。小男孩見狀只好跑開,這時,小女孩的媽媽只淡淡說了句:"不要大喊大叫!",然後繼續叉手盯著手機。而另一邊是幾個孩子一起堆沙,大人們友好地交流著,並鼓勵孩子主動借工具給其他小朋友,氛圍很愉快。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看到類似的情況,有的家長會主動地去幫助孩子和同學之間建立起聯繫,甚至願意拿出很多自己的時間來陪孩子們一起玩。而有的家長卻對此漠不關心,甚至連家長會都參加得不情不願。而家長這樣的對待方式,必將也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社交情況會對其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社交的影響:
1、開拓視野
有的孩子總認為自己能搞定所有事情,和別人交流是浪費時間。實際上,社交不僅可以開拓視野,還可以學習別人的成功之道,少走彎路。聊天並非只有娛樂八卦,也會結交到一些見多識廣的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許別人發表的見解正是自身思維所局限的。好比孩子花了三天時間都沒弄懂的難題,請教一下老師就會茅塞頓開。
2、鍛煉口才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口才好的人,在各種環境中如魚得水。多與別人溝通交流,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說的話,以及說話時的語氣是否能被別人接受。積累了經驗後,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中才沒那麼容易緊張和尷尬,這對今後的工作生活大有益處 。比如,班幹部選舉、公司演講會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強膽識和自信心。
3、培養興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有的喜歡安靜,有的喜歡熱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孩子融入群體中去,就會找到和自己在某些方面志同道合的夥伴。而好的友誼,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在這個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即使和別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興趣愛好,也能懂得理解和尊重,甚至因為友誼還培養了廣泛的興趣愛好。
那麼就讓我們看一下,那些對孩子的社交情況漠不關心的家長,和選擇融入到孩子的社交中的家長,分別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影響。漠不關心的危害:
1、敏感
敏感的孩子,對於情緒的感知能力很強,容易覺察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但也常常會因此而過度解讀別人,以及過於看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以致做出過激的反應,給周圍的人帶來壓力,認為其不好相處。遇到問題時,也更容易感到慌亂、沮喪和退縮。由於父母的冷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尤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而這在成年後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恐懼社交,對別人有很強的戒備心等等。
2、打人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歡自我否定,缺乏自信。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陌生的環境中,與別人相處時,神態和行為顯得不自然,扭扭捏捏。另一種是脾氣暴躁,喜歡通過暴力來發泄情緒以及解決問題,試圖用強悍的外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時刻處於一種防禦狀態。因為在孩子看來,不守規矩是一種最好的自我保護。
3、被欺負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有些孩子被欺負後,選擇勇敢地向父母求助,欺凌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孩子的心靈也得到了撫慰。而那些平時父母對自己的社交情況漠不關心的孩子,由於感受不到父母的責任與擔當,即使被欺凌了很多次也不敢說出來,導致情緒焦慮,患上抑鬱症,或者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最終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4、沒主見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指導。當孩子的行為與自身期望不符時,他們就會感到焦慮,而這時如果父母關懷不到位,孩子就會陷入迷茫和混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自信,缺乏主見。有的父母甚至還讓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而且不給予任何支持和幫助,這樣孩子的挫敗感只會越來越深,害怕做不好被批評,卻又不知怎樣才能做好,因而變得猶豫不決。融入其中的優點:
1、幫助孩子選擇品行良好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諸如學霸班級、學霸宿舍這類的新聞,可見,成長環境對於孩子多麼重要。很多父母費盡心思買學區房,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但無論怎樣挑選學校、班級,孩子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融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這樣父母就可以了解到孩子都有哪些朋友,以及他們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另外,父母還可以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以此來判斷自己的擔憂是否多餘。如果發現孩子的朋友品行不端,也不要全盤否定、強行禁止交往,而是先尊重孩子交友的權利,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思考, 問問他為什麼喜歡和這個朋友玩,分析其優缺點,幫助孩子明確交友原則。同時,也要避免以成績好壞或家庭出身來評判他的朋友。
2、幫助孩子深化與朋友間的友誼
孩子的世界多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因此交往中難免會發生矛盾。當孩子吵架,家長要保持中立的態度尋找原因,如果是自家孩子做錯了,要陪孩子主動去道歉,鼓勵他們和好;還要監督孩子改正缺點,促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別人才會樂意和他玩。教育孩子多關心、理解他人,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互動,比如贈送禮物、分享玩具等,並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裡做客。父母的關注和鼓勵,會大大激發孩子之間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促使孩子珍惜和鞏固友誼。
3、幫助孩子培養為內心強大的人
人生起起伏伏,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立足於競爭激烈的社會。很多自殺事件往往都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素質差,抗壓能力弱。然而,要想孩子成為內心強大的人,父母需要從小給予孩子關愛,發自內心地讚賞和鼓勵。 例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參加比賽未獲得好名次或者是遭遇同伴的打罵時,比起惱羞成怒、厲聲呵斥,這時如果父母能夠引導孩子如何應對,就能培養他自信勇敢、臨危不亂的品質。以後再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也不至於驚慌失措。因為強大的內心可以戰勝一切。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放任孩子不管,任其自由發展,父母將收穫一個敏感多疑、膽小懦弱、有暴力傾向的問題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社交生活,參與他的成長過程,父母將收穫一個自信陽光、出口成章、內心強大的優秀孩子。毀掉孩子未來的不是物質條件,而是家長的漠不關心!
孩子小社交背後大學問,父母靈活參與其中,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孩子小社交背後大學問,父母靈活參與其中,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記得有一次,我在海邊看到一個幼兒園組織的親子團。其中一個身穿黃色裙子的小女孩,獨自在樹下玩沙灘玩具,她的媽媽則叉著手在一旁觀看。有個穿白衣服的小男孩笑著蹦著地走過去想和她玩,"你手裡拿的是什麼呀?"小女孩默不作聲,神情有點緊張。男孩剛想拿起鏟子,女孩便尖叫,她排斥別人動她的東西。小男孩見狀只好跑開,這時,小女孩的媽媽只淡淡說了句:"不要大喊大叫!",然後繼續叉手盯著手機。而另一邊是幾個孩子一起堆沙,大人們友好地交流著,並鼓勵孩子主動借工具給其他小朋友,氛圍很愉快。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看到類似的情況,有的家長會主動地去幫助孩子和同學之間建立起聯繫,甚至願意拿出很多自己的時間來陪孩子們一起玩。而有的家長卻對此漠不關心,甚至連家長會都參加得不情不願。而家長這樣的對待方式,必將也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社交情況會對其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社交的影響:
1、開拓視野
有的孩子總認為自己能搞定所有事情,和別人交流是浪費時間。實際上,社交不僅可以開拓視野,還可以學習別人的成功之道,少走彎路。聊天並非只有娛樂八卦,也會結交到一些見多識廣的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許別人發表的見解正是自身思維所局限的。好比孩子花了三天時間都沒弄懂的難題,請教一下老師就會茅塞頓開。
2、鍛煉口才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口才好的人,在各種環境中如魚得水。多與別人溝通交流,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說的話,以及說話時的語氣是否能被別人接受。積累了經驗後,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中才沒那麼容易緊張和尷尬,這對今後的工作生活大有益處 。比如,班幹部選舉、公司演講會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強膽識和自信心。
3、培養興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有的喜歡安靜,有的喜歡熱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孩子融入群體中去,就會找到和自己在某些方面志同道合的夥伴。而好的友誼,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在這個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即使和別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興趣愛好,也能懂得理解和尊重,甚至因為友誼還培養了廣泛的興趣愛好。
那麼就讓我們看一下,那些對孩子的社交情況漠不關心的家長,和選擇融入到孩子的社交中的家長,分別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影響。
漠不關心的危害:
1、敏感
敏感的孩子,對於情緒的感知能力很強,容易覺察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但也常常會因此而過度解讀別人,以及過於看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以致做出過激的反應,給周圍的人帶來壓力,認為其不好相處。遇到問題時,也更容易感到慌亂、沮喪和退縮。由於父母的冷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尤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而這在成年後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恐懼社交,對別人有很強的戒備心等等。
2、打人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歡自我否定,缺乏自信。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陌生的環境中,與別人相處時,神態和行為顯得不自然,扭扭捏捏。另一種是脾氣暴躁,喜歡通過暴力來發泄情緒以及解決問題,試圖用強悍的外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時刻處於一種防禦狀態。因為在孩子看來,不守規矩是一種最好的自我保護。
3、被欺負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有些孩子被欺負後,選擇勇敢地向父母求助,欺凌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孩子的心靈也得到了撫慰。而那些平時父母對自己的社交情況漠不關心的孩子,由於感受不到父母的責任與擔當,即使被欺凌了很多次也不敢說出來,導致情緒焦慮,患上抑鬱症,或者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最終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4、沒主見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指導。當孩子的行為與自身期望不符時,他們就會感到焦慮,而這時如果父母關懷不到位,孩子就會陷入迷茫和混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自信,缺乏主見。有的父母甚至還讓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而且不給予任何支持和幫助,這樣孩子的挫敗感只會越來越深,害怕做不好被批評,卻又不知怎樣才能做好,因而變得猶豫不決。
融入其中的優點:
1、幫助孩子選擇品行良好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諸如學霸班級、學霸宿舍這類的新聞,可見,成長環境對於孩子多麼重要。很多父母費盡心思買學區房,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但無論怎樣挑選學校、班級,孩子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融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這樣父母就可以了解到孩子都有哪些朋友,以及他們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另外,父母還可以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以此來判斷自己的擔憂是否多餘。如果發現孩子的朋友品行不端,也不要全盤否定、強行禁止交往,而是先尊重孩子交友的權利,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思考, 問問他為什麼喜歡和這個朋友玩,分析其優缺點,幫助孩子明確交友原則。同時,也要避免以成績好壞或家庭出身來評判他的朋友。
2、幫助孩子深化與朋友間的友誼
孩子的世界多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因此交往中難免會發生矛盾。當孩子吵架,家長要保持中立的態度尋找原因,如果是自家孩子做錯了,要陪孩子主動去道歉,鼓勵他們和好;還要監督孩子改正缺點,促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別人才會樂意和他玩。教育孩子多關心、理解他人,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互動,比如贈送禮物、分享玩具等,並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裡做客。父母的關注和鼓勵,會大大激發孩子之間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促使孩子珍惜和鞏固友誼。
3、幫助孩子培養為內心強大的人
人生起起伏伏,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立足於競爭激烈的社會。很多自殺事件往往都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素質差,抗壓能力弱。然而,要想孩子成為內心強大的人,父母需要從小給予孩子關愛,發自內心地讚賞和鼓勵。 例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參加比賽未獲得好名次或者是遭遇同伴的打罵時,比起惱羞成怒、厲聲呵斥,這時如果父母能夠引導孩子如何應對,就能培養他自信勇敢、臨危不亂的品質。以後再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也不至於驚慌失措。因為強大的內心可以戰勝一切。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放任孩子不管,任其自由發展,父母將收穫一個敏感多疑、膽小懦弱、有暴力傾向的問題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社交生活,參與他的成長過程,父母將收穫一個自信陽光、出口成章、內心強大的優秀孩子。毀掉孩子未來的不是物質條件,而是家長的漠不關心!